獻上順福 就必蒙福

門訓校友 周飛來 傳道

我以畢業於門訓為榮!門訓對我有再造之恩!

記得六年前、五十歲那年,同樣是五月底,我向服務的機關遞出退伍報告,準備結束將近廿八年的軍職生涯。雖然受洗七年,但對聖經不熟,因此打算充實聖經知識,這想法不曾向人透露過。沒想到,教會的莊百億長老突然邀我談話,也許是聽說了我報退的事;他提供我門訓進修的資訊,促使我決定報考門訓的聖經碩士。選擇門訓,是因為有認識的師長,除了莊長老、還有經常受邀在麗山講道的王前院長和宋長老。

報名那天,妻子嘉信陪我一同前往。因為要取得許多資料,像是健檢、以往學校成績等,到達學院時,已經下午五點多了;但因有事先聯絡,雖然過了下班時間,負責收件的同工仍然還在等候我們;更令我們意外的是,王前院長也在等候我們。在整個談話過程中,她詢問我是否考慮全修?我沒多想就答應了,因為修業時間可以縮短許多。那天,她又領著我們參觀學院各處的環境設施,使我們受寵若驚。在一年級下學期時,我明白神的呼召,決定改讀道學碩士,要成為一位全職的傳道人。

門訓的特色

(一)強調工人生命

對於一個主工人性格的要求,門訓恐怕是所有神學院中最嚴格的。門訓強調「有對的生命,才有對的服事」;走生命的道路。門訓的校訓:「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」。「不再是我」是要效法基督的捨己,「乃是基督」是要效法基督作僕人。

要捨己、作僕人,對我這個年輕時受軍官教育,上半輩子都在學習當長官、作指揮官的人來說,實在有點麻煩。在當主管的那幾年,駕駛兵總會在我上車時幫忙開車門;當趨步走向電梯時,低階軍官會急著幫忙控制電梯,我嘴上雖說:「不用!不用!」但心裡還是蠻高興的,心想:作了廿幾年軍人了,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?

自從成為軍官後,我就有自己的寢室,但進了門訓,學院要求一律住校,並且住大寢室,與別人共同生活。當年同寢室的一位同學,他習慣晚餐後先休息,十點過後才會起來預備作業,但我的作息剛好相反。那段時間很不好受,每晚就寢後的燈光和打字聲,讓人難以入眠,但我打定主意,絕不到別間去睡。無法入眠時,就禱告主,讓我隔天上課有好精神。

門訓重視宣教,學生來自四面八方,當時有來自大陸、南非、馬來西亞、泰國和緬甸等國的外籍生,文化、習慣不同,衝突也多。不僅來自不同國家,也有不同宗派。在學院的眾多服事當中,本來應該是「同工」的,反而變成「同攻」。這種情況下,老師們皆秉持聖經原則各別輔導,這也顯出學院對「有對的生命,才有對的事奉」原則的堅持。

門訓師生的早餐,是由學生輪流預備的。在軍中,連碗筷都是別人幫我擺好的;在家裡,也從未煮過飯,現在卻要煮飯給人吃。後來發現,服事讓人很有成就感;也因為學生來自不同國家,不時可以嚐到異國風味。每週一下午會有清潔打掃,以往都是我叫別人打掃,現在是別人教我怎麼打掃,而且都是小我很多的年輕人。神的心意,應該是要對付我的生命,改掉我那論資排輩、氣勢凌人的態度,學習與比我年輕的人同工。

神學院的後面兩年,我被安排到某個教會實習。這教會的主任牧師曾單獨約談我,對我說:「以前有位某神學院的神學生來這實習,也是軍中退伍的,吩咐他作事,他就像指揮官一樣,再指揮別人去做,只好請他不必再來了。」任何人都能明白這番談話的目的。然而,我不但沒被退貨,兩年之後,牧師反而希望我繼續留在這教會。若沒有經歷門訓的訓練,我是做不到的。

(二)看重聖經根基

門訓入學考試只考中文、英文和聖經三科,這三科當中,我的聖經成績最差。值得慶幸的是,門訓非常重視「讀經」、「解經」、「講道」的訓練。每天早上5:30起床,先是個人晨更、再來是40分鐘的老師帶領讀經。每年暑假會安排一週的讀經營,之後有兩週的密集讀經課程。每學期安排的聖經課程,使我能循序漸進、按部就班的紮穩聖經根基。

在許多課程中,「實用讀經法」和「講道法」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課程。這兩門課幫助我成為一個搭橋的人,使聖經經文能跨越文化和時空的隔閡,與會友現今的生活產生連結,為眾人帶來造就、安慰與勸勉。王前院長曾告誡我們:認真預備每次的講道,不要浪費弟兄姊妹時間。我雖不認為每篇都講得很好,但可以問心無愧的說:我已經盡力預備了。畢業後,有機會到緬甸聖道神學院服事,並在週會中講道,事後李祖苑院長請我留下講章供參,並邀我隔年講授「歸納式查經法」,這要歸功於門訓的訓練。感謝主!我的口條不是很好,但祂卻用我傳講祂的話語。

(三)老師生命的榜樣

很少有像門訓的老師一樣,以「師徒制」帶領的方式,委身在學院,與學生一起用餐、共同生活,從早晨的晨更、禁食禱告、門徒小組,在課堂裡、在生活中,作學生的榜樣。老師們都是有牧會經驗、有生命的牧者;即使到現在,我仍然與老師們保持密切的聯繫,在服事上不時的請教他們;學院是我心靈的避風港。即使學院的同工也是同樣委身,使學院像個大家庭。

「嚴格和紮實的訓練,是軍人最大的福利。」因為士兵將來不會輕易的死在戰場上。我曾經擔心自己不被教會弟兄姊妹接納,但事後證明這是多慮了。回到教會不久,曾在三個月之內辦了四場追思禮拜。記得在上「主工人性格」課程時,宋長老說他曾睡在醫院停車場,為要及時陪伴臨終的會友及家屬。我雖不曾睡在停車場,但每當接到這樣的電話,儘管是半夜被驚醒,我和妻子總是儘快趕到有需要的地方,儘可能的服事會友和他們的家人。原來,道不只是講台上被傳講,更是活出來的。

教「實用讀經法」的杜院長勉勵我們:畢業後每半年完成一書卷的研經講義。這樣的作法,使我獲益良多。另外,也因為與外籍同學之間的連結,使泰、緬地區成為麗山禮拜堂宣教和培訓的重要工場。

門訓畢業將滿三年,神藉著門訓在我生命中施工,開啟我人生的下半場。「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,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;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哪裡去。」(來11:8)原本只求充實聖經知識,卻成為全職傳道人,更明白應當走生命的道路。當我願意出來服事,神就一步一步的帶領我;不是我能做什麼,而是主與我同行;我服事的力量,是從主而來的。

我常覺得自己認識神太晚,出來服事的時間太晚。我們都盼望看見萬國、萬民都來敬拜主。在這樣的盼望當中,我們是否願意在神的計畫中有份,將自己獻上順服,就必蒙福。能在神永恆的計畫中有份,是無比的榮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