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我是生命的糧」-看今日教牧倫理應用

王良玉 院長

發表於 第199期院訊

約翰福音的內文中,除了有約翰刻意記下的七個神蹟(記號),以及緊接在每個神蹟之後的七篇講論外,尚有耶穌所宣告的七個「我是」(六35;八12;十7;十11;十一25;十四6;十五1)。每一個「我是」不但強調祂與父原為一的親密關係,也帶出耶穌的教牧關懷,祂愛世人,盼望與世人建立永遠的生命關係。

作為牧者,也是神學教育工作者,盼望能探究當年耶穌宣告的「我是」之本意,用以參照於今日教牧事工的倫理應用,期能更深入體會牧者的教牧情懷,在與眾肢體及社區的互動中應用神的話,作合神心意的倫理抉擇。

「教牧倫理」的定義

唐佑之牧師在其「教牧倫理」一書自序中指出:
「倫理」應以信仰為基礎,而「教牧倫理」是歸「教牧神學」的部分,屬於「應用神學」,所涉及的範圍較廣。1 

Joe E. Trull &James Carter 認為:
牧者作為一個專業人士,自有其專業倫理。教牧倫理是指他與自己、會眾、同工、社區的關係,他要活在一套倫理法規中,高舉基督徒最高的道德倫理標準,如提前三1-7。2

蕭保羅牧師在其「教牧倫理」課堂上所下的定義甚為周全:
教牧倫理是指牧者在教牧專業事奉中,以聖經教導為最高的道德倫理標準,並以基督徒的世界觀檢視個人生命的道德行為,和他與會眾、同工和社區的關係。按他的倫理知識在教牧事奉生活中,作恰當且合神心意的倫理抉擇,以面對每天複雜的挑戰。3

「我是」的字義

舊約首次出現「我是」,在出埃及記三12。摩西求問神的名時,神宣告祂的名字為「我是我所是」(和合本作「我是自有永有的」,參出三14)。賴建國博士稱:在語意學上,當神說祂的名為「我是」,亦即別的「不是」;在埃及和古近東泛神思想的環境中,這是最特出的革命性觀念。因此神名字的神學意義為:獨一的神、自存的神、創造的神、不變的神、可經歷的神之意。而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宣稱「我與父原為一」(約十30),因此七次將耶和華的名「我是」用在自己身份的比喻上。

我是生命的糧

「我就是生命的糧。到我這裏來的,必定不餓;信我的,永遠不渴。」(約六35)

當五餅二魚以及耶穌履海的神蹟之後,耶穌直指那些來找祂的群眾是為了吃餅得飽(六26),而在之後的對談中亦見群眾也誤會了耶穌所說真糧的本質,因此耶穌導正他們說:「我就是生命的糧。到我這裏來的,必定不餓;信我的,永遠不渴。」這是約翰福音七次使用「我是 + 述語」這句型的第一次。

耶穌將自己與「生命的糧」劃上了等號。祂邀請人「來」與「信」,因這樣的行動顯出了一個真正的跟隨、委身與信靠;耶穌也向他們保證了不餓、不渴的應許與承諾。但接下來的「只是我對你們說過,你們已經看見我,還是不信。」(六36)卻帶出了祂對人心剛硬的感嘆!正如先前說過的:「你們找我,並不是因見了神蹟,乃是因吃餅得飽。」(六26)這是古往今來人性的軟弱,要神蹟卻不要能行神蹟的主。

對所有已經來到主面前,並且信靠祂的人而言,那不餓不渴的豐盛生命,是主所賞賜的恩典與福氣,就像詩十六2所說「你是我的主,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。」及以賽亞先知所言「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,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。你們都來買了吃,不用銀錢、不用價值,也來買酒和奶。」(賽五五1)

教牧倫理應用

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耶穌的首次發聲,是在祂回應施洗約翰的門徒時:「你們要什麼」?(你們在尋找什麼?約一38)簡短的一句問話卻道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問題。僅此一生,我們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?人能「知所要」是恩典,能「得所要」更是恩典。基督徒是接受了「生命之糧-耶穌」救恩的人,而在追求屬靈生命成長的過程中,神的話語就是行事的準則。因為祂的話就是靈,就是生命(約六63)。

牧者是神話語的教導者

從耶穌對「大使命」(太二十八19-20)的宣告可知,不論一個教會的治理策略為何,有兩個不變的法則就是「對內造就」與「對外宣教」,為的是使人來作門徒,因此牧者責無旁貸地應是神話語的教導者。理論上一個看重神話語的教會,應是一個問題較少的教會,因為信徒知道神的心意。可惜今天部分牧者只顧著追求人數的增長,疏忽了信徒靈命的建造,以致於教會是長胖了,而非長壯了。
但另一方面,某些基督徒亦常有個迷思,以為自己聽了真理,就等於行了真理;造成教會講台事奉很強,但事工推動卻很弱的窘境。還有些人則是以事工代替生命,只顧自己「作」了甚麼,卻不顧自己的生命「是」甚麼!其實真理是平衡的,聖經教導我們的正是如何將信仰落實在生活中,因為教義有牧養功能,叫信徒在基督裡成聖。

牧者是神話語的輔導者

信徒來到教會除了領受神話語的教導,還需要神話語的輔導,而牧者就是這樣的輔導者。牧養事工不只是讓信徒來上一門聖經課,或是來聽一堂信息,而是當他有困難有問題時,有牧者在他的旁邊,成為他的陪伴,並以聖經全備的真理成為他的幫助。雖然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輔導手冊,但終究信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困難,需藉由神話語的開啟,才能得著完全的釋放、安慰、指引、醫治,而聖經輔導是基礎更是有效的法則。

牧者是神話語的供應者

太二十四45「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,為主人所派,管理家裡的人,按時分糧給他們呢?」在等候主再來之前,牧者需負責任地按時供應家人的食物,這就顯出牧者的忠心。此外,神家中信徒的光景不一,屬靈胃口各有不同,如何根據種種不同的需要來供應使得飽足,就考驗著牧者的智慧與見識了。
耶穌自己是生命之糧,成為所有信靠祂的人的滿足,除了得享不餓、不渴的豐盛生命,還能得著末日復活永生的確據。這一切都超過了人的思維理解,也非今世有權有勢的人所能給,這是耶穌的應許,也是古往今來所有信靠祂的人的經歷與確據。

牧會的工作何其繁冗,以神的話語造就信徒更非短時間可見果效,牧者若肯先在神面前作受教者(參賽五十4),才能帶著信心與盼望掘土深耕,作神話語的教導、輔導、供應者,這樣的體認也成為門訓在課程設計、以及辦學理念上所重視的一環。期盼學生在讀經、解經、講道上能按部就班扎穩根基,懂得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,預備自己成為能供應屬天真糧的好牧人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1 唐佑之,《教牧倫理》(香港:浸信會神學院,2005),p.11。
2 Joe E. Trull &James Carter. Ministerial Ethics: Being a Good Minister in a Not-So-Good World .Nashville: Broadman & Holman,1993.p.40.
3 蕭保羅牧師「教牧倫理」講義
4 賴建國,《出埃及記(上)-天道聖經註釋》(香港:天道,2005),p.155。

精選文章